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謝蘭 肖婷)“被告人童某犯詐騙罪,判處有期徒刑10年9個月,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?!苯?,由婁底市婁星區(qū)檢察院提起公訴的“零口供”詐騙案,被告人依法獲刑。
2021年,童某伙同“利哥”“明哥”等人搭建了某新能源投資平臺,虛構在該平臺進行投資可以獲利,還可以獲得返點以此實施詐騙,并邀請陳某、鄭某、曾某、楊某等人加入。在童某、“利哥”“明哥”等人的組織和“教授”下,陳某、鄭某、曾某、楊某等人通過與客戶微信聊天的方式,誘導客戶到其搭建的平臺投資新能源充電樁等項目;同時在“新能源會員群”等微信群內(nèi)互相配合,有人不定時發(fā)送投資上述平臺項目獲得收益的虛假信息,有人在群內(nèi)鼓掌、喝彩,制造很多人投資該項目獲利的假象,誘導客戶投資。待詐騙資金積累到一定金額后便停止返利,關閉平臺,共計騙取70余萬元。
在陳某、鄭某、曾某、楊某等同案人的案件訴訟過程中,童某“叮囑”他們切勿將自己供出。在本案訴訟過程中,童某拒不承認自己伙同他人搭建新能源投資平臺騙取他人錢財?shù)氖聦?,妄圖“零口供”逃避處罰。承辦檢察官經(jīng)過審查證據(jù),綜合分析判斷,認為同案人陳某、鄭某、曾某、楊某等人的供述及扣押的物證、書證、證人證言、被害人陳述等證據(jù)的來源合法、內(nèi)容客觀真實,與被證明的事實之間具有關聯(lián)性,已形成完整穩(wěn)定的證據(jù)鎖鏈,可以認定童某詐騙的犯罪事實。在庭審時面對確實、充分的證據(jù),童某當庭認罪。
檢察官說法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》第五十五條:
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(jù),重調(diào)查研究,不輕信口供。只有被告人供述,沒有其他證據(jù)的,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;沒有被告人供述,證據(jù)確實、充分的,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。
證據(jù)確實、充分,應當符合以下條件:
(一)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(jù)證明;
(二)據(jù)以定案的證據(jù)均經(jīng)法定程序查證屬實;
(三)綜合全案證據(jù),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。
責編:李翔
一審:李翔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